“猝死”知多少
什么叫做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6小时内死亡即为猝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它是一种突然性的,没有征兆的发生,是一种自然疾病突发死亡。
为什么会出现猝死?
猝死最常见的就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也有可能,但是可能性较低。为什么会出现猝死?大多是存有潜在的、相对较为严重的心脏类疾病的人群,早期较多因素没有表现出来,也就没有进行检查或是服用相关药物去治疗或是控制情况,从而导致一旦受到较为高危、高强度的活动、剧烈的情绪波动或者劳累、应激的事件等刺激因素时就容易导致心脏受刺激从而出现猝死。
哪类人群容易猝死?
你们以为是年轻人?其实不然,猝死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平均约有60万的猝死事件发生,55、65岁是两个较为重要的分界线,超过55岁猝死可能性明显增加,超过65岁,猝死发生率较为显著增加,但这不代表猝死只是中老年人的问题,猝死是一个全年龄阶段的重大问题。
如何预防猝死?
1.健康人群
(1)健康饮食:饮食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类、无脂或低脂乳制品、鱼、瘦肉、禽、蛋、坚果、种子、豆制品、豆类和植物油(除了椰子和棕榈油)。限制钠、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添加糖和酒精;避免过量饮食。
(2)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而冠心病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3)正确管理压力:不良情绪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诱因。学习健康的压力管理方式如压力管理课程、冥想、放松、体育运动、与亲友等交流、求助专业医务人员。
(4)适当活动: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运动带来的好处完全可以抵消运动时极低的猝死风险,要注意避免久坐。
(5)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心脏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要戒烟或尽量避免二手烟。长期大量饮酒对心血管危害很大,会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避免酗酒、吸烟、吸毒等。
2.有心脏疾病危险因素的人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均需要规范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遵医嘱用药外,心脏病患者的家属或身边的人要学会心肺复苏技术,一旦发生猝死这种简单的技术就有可能救人一命哦!
供稿 结构性心脏病病区 陈慧玲
审稿 朱贺变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