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脉介入术中的作用
2022-11-11
浏览次数(10571)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脉介入术中的作用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对于其他一些检查比如冠状动脉CT检查、运动平板、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来说,冠脉造影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以及病变的程度,而且可以给出下一步治疗方案,比如是否需要冠脉支架处理、怎么处理、大约需要几个支架,是冠脉支架更好还是冠脉搭桥更适合?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只能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评估,而狭窄到底对远端血流产生了多大影响(功能评价)却不得而知;尤其是临界病变的判定更需要精确的缺血证据。对于这些临界病变,最有效的方案就是血流储备分数(FFR)。

 什么是FFR?

1993年Nico Pijls等提出了通过压力测定推算冠脉血流的新指标-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Reserve,FFR)。经过长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FFR已经成为冠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金标准”

FFR定义为心外膜狭窄的冠状动脉提供给支配区域心肌的最大血流量与假设无狭窄时提供给心肌的最大血流量的比值,简化定义为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Pd)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Pa)的比值。

当冠脉造影检查提示该患者存在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即肉眼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在75%左右),或直径狭窄90%以下的无心肌缺血证据(无心绞痛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范围、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改变)病变,若没有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客观证据(运动平板、心肌灌注成像或负荷超声心动图),或无创性检查结果与病变血管支配区域不一致时,FFR就能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FFR的评判标准,临界值0.8:

FFR <=0.8  心肌缺血(特异度100%,敏感性90%,准确率95%)

FFR >0.8   心肌不缺血

FFR临床应用路径(FFR专家共识)是什么?

 



1.在考虑对狭窄病变施行血运重建之前,必须找到心肌缺血的证据。

2.如果一个狭窄病变引起心肌缺血,导致患者出现心绞痛的症状,那么通过支架术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长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风险。对不诱发心肌缺血的狭窄病变进行处理,并不能改善缺血、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3.FFR为证明心肌缺血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FFR有哪些临床应用?

1.指导临界病变介入策略。

2.揭示弥漫病变情况,定位“罪犯”节段。

3.定位多支病变“罪犯”血管。

4.指导左主干病变介入策略。

5.定位单支串联病变“罪犯"节段。

6指导分叉病变介入策略。

哪些患者不适合使用FFR?

1.严重的左室肥厚患者(因其对药物的充血反应欠佳,FFR被高估),以及对ATP过敏的患者。

2.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2度或者3度以上,带有心脏起搏器患者除外)。

3.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心肌梗死<5天。


供稿  介入手术室 孟令娟 张建红

审稿  汤笑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