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先心病患儿完美补“心”
---介入封堵手术知多少
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上是越早治疗越好。一般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建议1-5岁治疗。因为年龄过小,体重偏低,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较差,会增加手术风险;年龄过大,心脏会代偿性增大,有的甚至会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同样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
目前,对于先心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外科修补(开胸)和介入封堵(微创)。传统的先心病治疗方法主要依靠外科开胸手术修补,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手术风险高。实施微创介入封堵术的优势却很明显,创伤小,恢复快,病人的痛苦小。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关于介入封堵术的一些小知识。
一、什么是介入封堵术?
先心病的介入封堵治疗是经皮穿刺外周血管,在X线透视引导和超声心动图的辅助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推送至心脏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方法。
二、封堵器是什么材料做的?可以用多久?
先心封堵器主要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编制而成,触感柔软,可塑性极强,具有很好的形状记忆性和生物相容性,此外还有陶瓷封堵器。这两种材料都是非磁铁性的,在静止的磁场中一般不会产生偏转应力,并且是可以终身使用的,不需要更换。
三、哪些患儿适用于做介入封堵术?
1.房间隔缺损:
(1)年龄:通常≥3岁;
(2)继发孔型房缺(ASD)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左向右分流ASD;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4)房间隔的直径>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2.室间隔缺损:
(1)年龄:通常≥3岁;
(2)体重> 5Kg;
(3)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性室缺(VSD),14mm<直径>3mm;
(4)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
3.动脉导管未闭: 体重≥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4.肺动脉瓣狭窄:
(1)典型肺动脉瓣狭窄,跨肺动脉压差≥40mmHg;
(2)对于青少年及成人患者,跨肺动脉瓣压差≥30mmHg,同时合并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等症状。
四、介入封堵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先心病患儿体质差,抵抗力比一般孩子弱,家长更要细心阿护,要做到“一避、二保、三多、四均、五睡、六治疗”!
1.一避:避免出入公共场合,避免感冒,需要时戴口罩,口罩保持清洁干燥。
2.二保:随时注意患儿的保暖,在季节交替时注意增添衣物(较成人多一件夹衣即可),室温25-26度,夜间睡眠时26-28 度为宜。夏季避免空调、风扇直接对着患儿。
3.三多:多让患儿接触阳光,动静结合,避免剧烈活动,也不必整天躺在床上,一般日常生活都不受影响。
4.四均:均衡饮食,吃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多喝开水。
5.五睡:适当的睡眠及休息特别重要,睡眠时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6.六治疗: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冶疗,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7.用药指导:封堵术后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副作用:胃、肠道、口腔黏膜、眼底、颅内出血等,应在早餐后服用)。
8.随诊:定期随诊,监测病情变化,促进疾病康复。
供稿 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 李莹
审稿 李玉坤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