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射频术后还可以“心动”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由于肺静脉异常放电所导致的一种快速性的心律失常,目前,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射频消融术后早期三个月“空白期”的有可能再发房颤,使患者在术后产生紧张、恐惧,害怕复发的负面情绪,在生活上不敢“心动”,生怕一激动导致房颤复发,其实,回避的心理反而更容易诱导其复发。
一、房颤射频消融术原理
研究证实,房颤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自主神经重构以及能量代谢重构等,房颤最主要的触发因素源于肺静脉,因此肺静脉电隔离构成了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基石,是目前治疗房颤的主要策略。
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分为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早期复发是指术后三个月内心电图记录到房颤、房扑、或房速,并且持续时间超过30s以上。由于导管消融术后有2-3个月的重构期(也就是空白期),大约有60%的早期复发会自行消失。晚期复发也就是3个月以后发生持续时间超过30s的房颤、房扑或房速。晚期复发可能与消融部位传导恢复,心脏疾病的发展,非肺静脉触发灶存在,以及术后未规律服用药物有关。
三、影响射频术后复发率的因素
1.年龄、性别
研究显示,年龄是房颤射频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年龄每增加10年,房颤或房扑术后复发的风险会增加一倍,并且年龄相关性的复发难以被术后服用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另外,有研究表明,女性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更容易复发,可能与女性非肺静脉起源的房颤触发灶多于男性有关。
2.房颤的分类
房颤分为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
首诊房颤是指首次诊断,首次发作或是首次发现房颤。
阵发性房颤是指持续时间小于7天,可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以上,不能自行终止。
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以上,患者有转复期望。
永久性房颤是指持续时间大于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此阶段不再尝试节律控制。
文献显示,房颤持续时间越长,特别是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导管射频术后复发率将增加。
3.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影响房颤复发的潜在重要因素,轻度至中度运动者的房颤发病率低于不运动者,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使房颤复发风险降低。此外,饮酒可使心房传导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易导致复发。
4.合并其他疾病
肥胖症是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术后进行体重管理,将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可降低复发率。
长期高血压患者心脏后负荷增加,心功能下降最终左房增大,诱导房颤复发。
阻塞性呼吸睡眠综合征会导致低氧血症,使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调节失衡,易导致房颤复发。
此外,有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个体房颤复发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导管射频消融是房颤患者治疗的一线策略,面对其术后三个月的“空白期”,不应害怕其复发而产生恐惧心理,应该积极管理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伴随疾病,术后规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放心大胆的“心动”,莫让心理问题伤了“心”。
供稿 胡光玲 刘珑怡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