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消融术:“冰火交融”的治疗艺术
2024-11-15
浏览次数(1523)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房颤消融术:“冰火交融”的治疗艺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心脏节律不规则的一种表现,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它不仅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还显著增加了心衰、卒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已超过1000万人,但遗憾的是,多数患者并未得到及时治疗,甚至在遭受卒中或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后才被确诊。因此,房颤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口服抗心律失常、抗凝药物以及电复律等。然而,这些方法多只能短期控制症状,无法从根本上治愈房颤。对于发作频繁、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持续性房颤,以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慢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成为了一种广泛认可且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导管消融治疗的核心在于消除心脏肺静脉内的异常电信号,阻断颤动样传导和折返激动。这一治疗过程主要通过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两种方式实现。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外周股静脉途径,利用先进的三维标测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将导管送达房颤病灶处。随后,射频电流会沿着肺静脉开口周围或邻近的左心房壁进行逐点消融。消融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使局部组织坏死,并形成连续的疤痕组织隔离带,从而有效阻断异常电信号的传播,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射频消融术适用于包括肺静脉和非肺静脉起源的多种房颤类型。

冷冻消融术则采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其原理与射频消融相似,但不同的是,冷冻消融通过液态制冷剂吸收组织的热量而蒸发,使消融部位的温度降低,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从而实现隔离肺静脉的目的。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外周静脉(通常是股静脉)将球囊导管送入右心房,再将其放置在左心房与肺静脉的连接处。通过充盈球囊完全封堵靶肺静脉的血液回流,并利用球囊尾端连接的制冷系统迅速降低球囊温度,使局部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简而言之,射频消融如同“火”,以高温破坏病灶;而冷冻消融则如“冰”,以低温实现相同效果。两者虽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使局部病灶组织变性坏死,从而阻止房颤的发生。至于哪种方式更优,实际上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类型。最新的医学指南指出,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言,冷冻球囊消融的成功率并不逊于射频消融。然而,对于合并典型房扑、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患者以及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而言,射频消融术在进行环绕肺静脉消融的同时,还能在心房的其他部位进行连续的线性消融,因此可能更具优势。


供稿 介入中心 夏大振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