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小板日”的由来
“血小板日”是每年的3月20日,这个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与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于2016年联合发起的日子与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血小板认识、推动血小板采集、科学应对输注风险、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性认知,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血小板疾病,关爱、救治血小板疾病患者。 2024年3月20日是第九个“3·20中国血小板日”,今年的主题是“时刻为你”。
静息状态的血小板
血小板的作用包括止血、凝血、修复、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等。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血小板的功能也起到了保持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作用。当病人出现血小板功能障碍时,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现象。
近年来,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每10万人中,就有5-10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还不包括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仅血小板病友之家目前注册的病友人数就已近10万。血小板减少症不仅常见于血液科相关疾病,如白血病、MDS、再障、WAS等,另外肿瘤放化疗、结缔组织病、重症医学、肝病、感染性疾病等也都会并发血小板减少。随着血小板临床输注量的不断增多,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
临床应用的血小板主要有两个来源途径,一是从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中分离提取加工而成的手工血小板,二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直接从献血者静脉血中分离而得到的单采血小板。由于单采血小板浓度高、纯度高、且来源于同一位献血者,因此单采血小板治疗效果好,发生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低。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血小板以单采血小板为主。
由于社会公众对血小板认知的缺乏,血小板来源十分紧张,临床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输血带来的感染性疾病、同种免疫反应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过敏反应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临床的治疗及患者的健康。而今血小板相关疾病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关爱。而规范使用血小板、避免输注浪费等问题迫在眉睫。
因此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联合了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医院、基金会以及各病友组织,联合倡导将每年的3月20日设立为“血小板日”,通过民众和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向大众宣传推广血小板相关知识,呼吁爱心人士踊跃献血,积极推动单采血小板采集。引起社会各界对血小板相关疾病的重视及关爱,规范血小板的使用,避免输注浪费等。
3.20中国血小板日徽章
供稿 病案科 钱文丽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