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您了解吗?
2024-10-12
浏览次数(1999)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胃肠镜”检查,您了解吗?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新发胃癌在中国,每年我国都会有很多人死于胃癌,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率的五分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只有5%-10%左右,大部分人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早期胃癌术后生存率达95%,而中期胃癌术后生存率仅约20%。大多数患者认为胃痛、胃部不适是小症状,不予以重视,往往是在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时才不得不行胃镜检查,往往为时晚矣。胃镜检查可以直观、明确的看到溃疡、息肉、炎症性改变、癌前病变、肿瘤等,同时可以取组织活检做细胞学、病理学诊断以作为明确诊断的依据。

一、胃镜检查

1.哪些人应该做胃镜

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两年进行一次胃镜普查,伴有上腹部不适、黑便、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症状的人,或有胃癌家族史或在食管癌、胃癌高发区居住的群众则更应该需要重视。对于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肠化病史的病人在病情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最好也能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对病情进行跟踪判断。

2.什么是胃镜检查

很多人对胃镜检查有心理上的负担或顾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担心检查过程太痛苦。但其实检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特别是近年来无痛检查的开展使患者检查的舒适度大大提高。胃镜检查的全名为「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它是利用一条直径约一公分的黑色橡胶包裹导光纤维的细长管子,前端装有内视镜由口中伸入受检者的食道→ 胃→十二指肠,借由光源器所发出之强光,经由导光纤维可使光转弯,让医师从显示屏清楚地观察上消化道内各部位的健康状况。



3.胃镜检查的适应症

(1)原因不明的消瘦,此类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2)原因不明的失血,患者可以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无明显腹痛。

(3)上腹部不适,仅有上腹痛而无其他症状,或者上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X线钡餐造影或CT、B超检查怀疑食管、胃、十二指肠形态改变或局部增厚改变。

(5)需要长期随诊患者,如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

(6)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的正常人亦可每年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以便发现及治疗癌前病变。

(7)上消化道狭窄、息肉、良性肿瘤及食管静脉曲张,食管异物等可行内镜治疗者。

4.胃镜检查的禁忌症

(1)精神失常不能合作者。

(2)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病变者,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

(3)可疑上消化道穿孔或穿孔的急性期。

(4)咽喉部疾患内镜不能插入者。

(5)胃、食管化学性烧伤的急性期。

(6)脊柱严重畸形者。

5.注意事项

(1)检查当日必须空腹,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以上。

(2)计划做无痛胃镜者需近亲家属陪同。

(3)若患者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相关疾病,请提前告知医务人员。

(4)检査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咽喉疼痛、腹痛、腹胀等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严重者需到院观察。

(5)若取胃粘膜活检或行息肉摘除术,可能出现少量出血,一般会自愈;若腹痛剧烈或出现解黑色粪便,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

(6)普通胃镜检查后即可进食,建议清淡饮食,避免生、冷、硬及刺激性食物;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麻醉结束后3小时内需有人陪同,术后24小时禁止饮酒及从事危险性工作,如骑车、驾驶、高空作业或者进行精细工作等。

(7)检查后出现不适感及不良反应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6.普通胃镜检查VS无痛胃镜检查

普通胃镜检查无需家属陪同,检查结束后休息片刻即可离开,但检查过程中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适用于忍耐程度及配合程度较高的青年人群,因检查刺激性较大,所以高血压及心脑血管患者不建议行普通胃镜检查。由于普通胃镜检查受患者配合程度影响较大,所以存在一定的漏诊率。仅有高血压无其他合并症患者选择普通胃镜检查可在检查前2小时口服降压药,检查前应测量即时血压。

无痛胃镜就是在普通胃镜检查的基础上,配合短效镇静、镇痛药物静脉注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且肌肉松弛,有助于医生进镜和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束后患者随即清醒。无痛胃镜检查需一名近亲家属陪同,优点:无痛苦、创伤小、检查更精确。

二、肠镜检查

1.肠镜检查是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入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目前大肠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有:粪便隐血试验、直肠指检、肠镜检查、X线钡剂灌肠、CT结肠成像等。其中肠镜检查是大肠癌确诊的最好方法,通过肠镜可清楚观察到肠粘膜的细微变化,如炎症、糜烂、溃疡、出血、色素沉着、息肉、癌症、憩室、粘膜下病变等,可直观的看到病变部位及病变形态,通过内镜可以留取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到目前为止,用肠镜检查来诊断是最直接、客观的一种检查方法,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2.定期检查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据临床观察,50岁以上的人群,发现肠息肉的几率达30%而70岁时可达50%,大部分大肠癌起源于良性腺瘤性息肉。有研究证明,息肉癌变需要5-15年的时间,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患者,其息肉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就更高,如果这些病变能够在早期发现治疗,就可以大大的降低患癌的风险。美国及亚太地区大肠癌筛查共识是年龄超过50岁者应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中国肠癌患病较西方提早,故提倡40岁后做首次肠镜检查。

对于无大肠癌家族史的一般人群,若经济条件允许,40岁应做第一次肠镜检查,若无异常,每3-5年检查一次;若发现腺瘤性息肉应尽早切除,术后每年进行一次肠镜复查。若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患者应定期接受肠镜检查。

3.哪些人需要做肠镜

(1)原因不明的腹泻、腹痛、便血、黑便、大便检査潜血阳性、大便习惯改变、腹部包块、消瘦、贫血,怀疑结肠、直肠、未端回肠病变者。

(2)钡灌肠发现肠腔有狭窄、溃疡、息肉、癌肿、憩室等病变,须取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者。

(3)转移性腺癌,寻找原发病灶者。

(4)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患者的诊断与随访。

(5)需做止血、息肉摘除等治疗的患者。

(6)大肠癌高危人群普查及大肠息肉术后复査者。

4.哪些人不能做肠镜

(1)肛门、直肠严重狭窄者,肛周脓肿或肛裂者。

(2)急性重度结肠炎者、重度放射性肠炎者。

(3)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4)癌症晚期伴有腹腔内广泛转移者。

(5)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6)严重腹水、妊娠妇女、经期女性。

(7)严重高血压、贫血、心肺功能不全者(无痛检查需评估后再决定)。

(8)精神异常或昏迷者。

(9)怀疑有穿孔、肠瘘者。

5.肠镜检查注意事项

(1)肠道准备的好坏影响到整个检查的成功与否,因此自检查前一天就要进行肠镜前准备,检查前一天中午开始进少渣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米汤、面条等。不要食用坚硬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韭菜、芹菜、苹果、菠萝等、以及含籽的水果等),以提高肠道准备的清洁度。根据医生所开立的清肠药物,请严格按照我科登记时发放的检查须知进行清肠。

(2)无痛肠镜检査前4小时禁水禁食。

(3)女性请于月经期结束后再行清肠及肠镜检査。

(4)检查当天请穿宽松衣裤。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内镜中心配备目前最先进的奥林巴斯290内镜主机,拥有胃镜、肠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等各种类型内镜,内镜清洗消毒中心拥有独立的纯水制备间,先进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全管道灌流手工清洗槽,采用全程电子追溯管理,确保消化内镜中心清洗消毒的质量和有效追溯。内镜中心常规开展消化道息肉摘除术、EMR、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下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狭窄支架植入及扩张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硬化术及组织胶注射术、ERCP、EUS、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供稿 内镜中心 郭艳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