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背后的杀机
—病毒性心肌炎
进入冬季后温度骤降,温差变化大,也是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在很多人看来,感冒是再普通不过的小毛病,只要吃点感冒药、休息一下、多喝点水,很快就会康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某些情况下感冒会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易诱发心衰。小感冒背后暗藏“杀机”。要讲清楚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还要从病毒性心肌炎说起。
一、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
二、导致心肌炎的因素有哪些?
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因素,风湿病、血管炎等疾病因素,以及其他药物、毒物、放射性射线等因素,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三、易感人群
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病,但是以成年人居多,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四、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1.病毒感染史 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一至三周常出现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若为呼吸道感染,则会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若为胃肠道感染,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心律失常 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使症状加剧;
3.胸痛 胸闷、气短;
4.头晕、乏力。
五、如何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1.天气变冷、气温骤变时应当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2.根据气温情况选择合适衣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3.保持健康心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住室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4.膳食注意均衡营养,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切忌偏食、择食、饥饱无常或暴饮暴食。
5.感冒后避免紧张、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适应休息。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关键在于增强体质,降低病毒感染风险。一旦出现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应提高警惕,早期筛查,尽早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诊疗。
供稿 日间病房 王慧丽
审稿 李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