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也会患高血压?
2023-02-10
浏览次数(6231)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儿童也会患高血压?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宇近半年来一直诉说头痛,看着活蹦乱跳的儿子,妈妈认为是小宇不想上学,就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最近一次体育课后,小宇又发生了头痛,还伴有呕吐,妈妈这才带着小宇到医院看病。

到了医院,常规测量血压,小宇的上肢收缩压(即高压)竟然达到了160/110mmHg,护士一度认为血压计或测量方法有误,经过反复测量、更换血压计再测量,血压还是高。于是又测量下肢血压,腘窝处的血压怎么也测不出。医生怀疑小宇的心脏大血管有问题,小宇的妈妈也很紧张,立即办理了住院手续。

住院后经过心脏彩超和CT检查,很快找到了小宇高血压的原因,原来小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缩窄是指心脏发出的大血管即主动脉局限狭窄,管腔缩小,造成下肢血流量减少,而头部及上半身血流增多。该病较为少见,国内报道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


主动脉缩窄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缩窄的部位、严重程度、有无合并畸形以及就诊时患者的年龄。根据缩窄的位置可分为导管前型和导管后型两类。

导管前型主动脉缩窄容易合并心血管其他畸形,也称婴儿型,患儿常在婴儿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就诊。约半数病例在出生1个月内随着动脉导管的闭合而症状加重,表现为烦躁、呼吸困难等,左前胸及背部可有收缩期杂音。患儿若不及时进行手术,大多数在新生儿期夭折。

导管后型主动脉缩窄较常见,缩窄段位于动脉导管或动脉导管韧带远端,常为单发梗阻,也称为成人型。导管后型主动脉缩窄的患儿幼年时期一般无症状。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通常有上肢高血压。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活动后加剧。长时间上肢高血压可导致眼底小动脉硬化,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因下肢供血不足,患儿常常表现为乏力、间歇性跛行、活动受限等症状。本病患者若不手术预后极差,常在30岁死于高血压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或脑出血。

小宇患的就是导管后型主动脉缩窄。妈妈听完主治医生的讲解心中更是内疚,原来小宇平时走路多了就想让大人抱抱,妈妈认为是孩子偷懒,不理会,可小宇走着走着就瘸了,妈妈还说他是装的,其实这就是间歇性跛行。如不是这次测出血压高,妈妈还不知道孩子得了这么严重的疾病。

主治医师一边给小宇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一边积极的准备手术。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医生选择为小宇切除狭窄的血管,再把两端血管吻合在一起。

手术后的小宇在小剂量降压药物的应用下,血压保持在90/60mmHg左右,下肢血压也能测量出来了,上下肢血压几乎相同。出院回家后,小宇再也没有说过头痛。

高血压这个事情也同样发生在5岁的小明身上。

小明因为个子矮小、瘦弱、经常腹痛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检查,听诊发现明显的心脏杂音,遂给小明做了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心脏增大,遂紧急转诊至儿童心脏专科医院。

到华中阜外医院后进一步完善检查,发现小明的心脏瓣膜确实是重度关闭不全,就当主治医生要准备给小明进行心脏手术准备的同时,发现小明还患有高血压的问题,小小年纪血压就达到了140/100mmHg,让医生觉得十分的异常。

随即儿童心脏的专家给小明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小明的腹腔干动脉及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怀疑大动脉炎引起的动脉狭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小明小小年纪就有高血压,以及平时腹痛的原因也是由于腹腔干动脉的狭窄引起,还有甚至让小明就诊后差点做手术的心脏里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也是由于肾动脉狭窄后引起的高血压,从而导致心脏的后负荷阻力增加,心脏增大,时间久了就出现了二尖瓣的关闭不全。

原来小明的症状并非是心脏出了问题,而是肾脏的血管出现了狭窄。当肾动脉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一般来说是大于70%的程度,会造成供应肾脏的血流减少,肾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狭窄越重,这种影响就越大,对肾脏的威胁就越大。另外,当肾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肾脏会缺血,导致肾脏会产生一种物质:肾素,造成患者的血压反射性增高,医学上叫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造成高血压状态,严重的时候药物难以控制。在临床上我们称为肾性高血压。

经过血管外科规范治疗大动脉炎,同时进行降压治疗后,小明的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心脏也变小了,二尖瓣返流也明显的减轻了,也避免了开胸心脏手术。

儿童年龄愈小血压愈低,血压正常值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儿童高血压是指儿童血压高于正常值,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大部分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因素包括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因素等;该病一般无明显表现,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疼、头晕、恶心、抽风,甚至相应的器官损害;继发性高血压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供稿  儿童心脏中心一病区 薛海娜 梁维杰

绘图  岳美晨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