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狂飙”,谨防心肌中招!
2023-03-31
浏览次数(1850)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流感“狂飙”,谨防心肌中招!

人间最美三月天,短袖棉袄换着穿。跌宕起伏的气温让人在加热和速冻的模式中自由切换。

寻求刺激向来不是人类的专属,过山车式的温感变化让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如赛车般狂飙不停。新冠的后劲儿还没过去,流感的来袭更让人上头。呼吸科门诊又排起了长队。发热、咳嗽、乏力、四肢酸疼……每个人的症状都不尽相同。和以往不同,呼吸科就诊的患者除了血常规、胸片或CT等的常规检查,开具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项目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心电图的检查并不陌生,那心肌酶是查什么呢?心肌酶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肌酸磷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主要是用来检测心肌损伤的。

啥?一个小小的感冒竟然还会损伤强大的心肌?那可是咱人体的发动机,生命的小马达啊。

然而,心肌损伤的发生往往容易被忽略。很多青壮年得了流感后觉得自己身强体壮,扛几天就能过去。正所谓骄兵必败,如果轻敌,小小的流感病毒不但会“伤肺”,更是会“伤心”。

流感迁延不愈,除了会导致病毒性肺炎的发生,还会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如果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没有及时处理,可能还会引起重症的改变,比如爆发性心肌炎的发生。有研究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可以导致爆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一旦发生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进展会非常迅速,出现心衰、心功能急剧下降,死亡率高。

这么狡猾又凶险的疾病,让我们来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吧。

病毒性心肌炎是怎么发生的呢?

病毒性心肌炎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流感病毒的家族里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是可以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其中柯萨奇病毒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原因。

得了病毒性心肌炎有什么表现呢?

多数患者在出现心脏症状前3周内有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表现为轻至中度的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咳嗽、腹痛、腹泻、全身不适及关节痛。随后出现一般原因不能解释的感染后乏力、胸闷、气促、心前区隐痛、头昏、恶心、心悸等。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晕厥。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哪类人群最容易中招呢?

心肌炎各年龄段都可以发生,但是多见于青壮年人群,其发病率比较高。这是因为心肌炎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多见,也就是病毒性心肌炎往往并发于感冒之后。而年轻人通常对于感冒不重视,认为感冒是小病,感冒以后也不注意休息,继续参加各种活动,比如一些剧烈的体育锻炼或者熬夜,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心肌炎的发生。当然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状况也有关系,对于那些体质状况比较差的人群,也容易得病毒性心肌炎。

不幸中招后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及时就医。对于轻型的心肌炎,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心肌酶学指标。心肌炎急性期要限制体力活动至少6个月,要少食多餐,清淡饮食。同时要给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心衰症状,要给予强心、利尿的治疗。

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呢?

在流感来袭的季节,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减少病毒感染机率。一旦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慌、气短以及胸闷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做到早防范早治疗。

平时不要过度劳累,尽量减少对心脏的负担,在饮食上合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确保身体营养均衡。避免熬夜或精神过度紧张,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与抵抗能力。

料峭春寒,天气诡变。上一秒阳光明媚让你感受春色满园,下一秒大雪纷飞让你重温地冻天寒。众里寻他千百度,它说几度就几度。在这个春如四季的季节里,请捂紧你们的秋衣秋裤,避开“狂飙”的流感,守住健康的心肌,平安度过高发季。


供稿 门诊 牛红艳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