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无置入”-—— 药物涂层球囊
2023-04-07
浏览次数(10478)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介入无置入”—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涂层球囊(简称药物球囊),以“介入无置入”作为新的治疗理念近年来应用越发广泛。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球囊也日益被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

一、什么是药物球囊

药物球囊起源于欧洲,历经近20年发展,已经广泛用于冠脉、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药物球囊以成熟的球囊技术作为基础,利用专利技术将抗增殖药物(主要是紫杉醇)涂布在球囊表面。



二、药物球囊主要适合哪些人群

1.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球囊最早被批准用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与药物支架相比,药物球囊无聚合物基质,又无金属支架残留,从而减少了血管内膜炎症的反应,大大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并可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药物支架术后常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而药物球囊术后仅需1~3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简单来说,支架套支架更容易再堵,因此,药物球囊是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2.小血管病变

目前市场上最细的支架直径为2.25毫米,对于小于这一直径的血管则无支架可选。药物球囊可填补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空白。

3.分叉病变

分叉病变的双支架技术操作复杂,花费时间较长,易形成支架金属重叠及分支口部支架扩张不充分,容易造成近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分支处再狭窄。药物球囊则大大简化了分叉病变处理,而且长期预后更好。

4.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或对氯吡格雷有禁忌的患者,更适合选择药物球囊。出血高危患者包括那些长期接受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等)治疗的机械人工心脏瓣膜、心房颤动和肺动脉栓塞患者。

5.拒绝体内置入异物的患者。

三、药物球囊是如何进入血管工作的

医生自手腕或大腿根部动脉血管上1-2mm的开口处沿着血管走向将药物球囊输送到病变部位,扩张贴靠血管,持续时间30~60秒,抗增殖药物即可快速、均匀地释放到血管壁上,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减少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四、药物球囊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药物在病变处时间作用短,内膜愈合快;减少双联抗血小板的时间,避免出血风险。

2.无异物对局部刺激血管的炎症反应;避免支架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形成。

3.保留原有血管的自然形态,不阻挡分支血管的血流,不存在弯曲处支架疲劳引起断裂。

4.能避免支架脱载、贴壁不良等,使复杂病变简单化,尤其是分叉病变。

不足:

1.不能预防血管急性弹性回缩  没有支架的物理支撑力,扩张后的肌纤维及较硬的斑块可产生弹性回缩,导致较重的残余狭窄。

2.导致严重夹层  有20-40%的病变使用球囊扩张时会发生C型以上的严重夹层,导致血管急性闭塞。

3.减少药物丢失及对缺血耐受时间  药物球囊在送达病变之前,紫杉醇丢失约6%,膨胀过程中,约80%的紫杉醇被释放,膨胀30-60S,最终只有16%的紫杉醇进入血管壁。

、药物球囊多长时间失效

药物球囊治疗后,残余狭窄通常保留10%-30%,从目前的临床研究看,半年后复查冠脉造影残余狭窄都会有一定改善,因此药物球囊并无多少年失效的说法。因为药物球囊应用于临床时间并不久,可以经过更长时间观察,后期治疗过的病变处有无狭窄再加重的情况,很大一部分狭窄再加重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危险因素控制是否达标。

六、药物球囊术后注意事项

药物球囊术后较多方面都需要特别注意,如饮食、运动、药物等。

1.低盐、低脂饮食 多吃水果、蔬菜,以及鱼类、豆类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不喝浓茶和咖啡,不抽烟、不喝酒;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等。

2.运动  注意不剧烈运动,但要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步行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脏的耐受性,更有利于心脏的血供。

3.药物  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用药物,口服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片、替格瑞洛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以此来预防血栓。

4.定期复查,监测血压、心率、血液化验等。若有不适,及时就诊治疗。

目前药物涂层球囊已经应用于数十万名冠心病患者。国际范围内有数十项严格的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选择合适的适应症,无论是术中即刻的造影结果还是长期临床疗效,药物涂层球表都可以表现出与支架相当或者更为卓越的治疗效果。随着需要PCI的患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许多患者对永久金属异物的植入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药物球囊作为PCI的选择时可以“给患者多一次机会”,减轻术后心理和服药负担。


供稿 冠心病二病区 户相访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