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及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2023-04-14
浏览次数(5776)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如何识别及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可增加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死亡,因此,对预防体位性低血压非常重要。

一、如何识别体位性低血压呢?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平卧突然转变为站立,3分钟内收缩压(即高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即低压)下降≥10mmHg。体位性低血压常伴有胸闷、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晕厥、跌倒、认知功能障碍和头痛,增加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临床事件的发生,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


二、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呢?

1.合理饮食,避免过饥或者过饱。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主,注意摄入粗纤维食材以防止出现便秘情况,少食多餐, 以避免因进食过饱加重心脏负担。

2.变换体位时,如起床、如厕、久蹲起立时应缓慢变换体位,要有过渡动作,比如起床时先从卧位到坐位,再从坐位到站位,肢体屈伸动作也不要过猛过快。

3.尽量少服用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4.作息规律,保证睡眠,避免熬夜,中午适当午休恢复体力。

5.起床时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五步法”:

步骤一: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静卧1分钟,直至彻底清醒;

步骤二:手扶床缓慢起身,静坐于床上1分钟;

步骤三:缓慢起身,双腿下垂在床边静坐1分钟;

步骤四:缓慢起身,站立于床旁1分钟;

步骤五:自感意识清,无头晕、眼前发黑和腿软等不适方可开始行走。

6.时时监测仰卧体位血压以及站立体位血压, 做到定时、定位 (肢体) 、定血压计。

7.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如有间断头晕,属于跌倒高危风险人群,强调24小时陪伴的重要性,尤其是活动时。

8.远离危险因素,洗澡时需有人协助,洗澡水不能过热,在一旁放置小椅子,坐着淋浴,洗澡结束之后,不得马上起身,而是坐着适应2~3 分钟之后再慢慢站立,以防血压降低;夜间尽量使用尿壶,避免下床活动。

9.禁止长时间站立,如需站立,建议间隔3~5 分钟适当活动一下,因为年龄越大,肌肉泵功能越弱,长时间站立腿部将会聚集约500ml的血液,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影响血循环,进而发生低血压症状。当出现症状时应尽快蹲、坐或躺下,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10.保证液体足量摄入,白天饮水2~2.5L。清晨摄入足量水,可有效缓解夜间因压力性利尿导致的容量不足,不在睡前1小时内大量摄入,以免引起卧位高血压。

11.用降压药之前要测量仰卧体位、站立体位血压,根据所得数据遵医嘱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定时、定量服药, 不可根据自身感受随意加减或停用药物。

有效的健康教育,注重合理饮食,积极的心理支持,能有效地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确保安全。



供稿 高血压病区  王邓林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