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门“过期”怎么办 ---探秘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
2024-12-21
浏览次数(1260)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人工生物瓣膜,这一心脏疾病治疗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如同世间万物一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保质期”。在经历一定时间的“服役”后,它会不可避免地面临 “过期” 的困境。在为患者服务了一定时长后,人工生物瓣膜可能会因各种复杂因素,如生物材料的老化、人体生理环境的持续作用等,逐渐失去其初始的优良性能,就像过期的药品或食品一样,无法再有效地履行它在心脏中至关重要的使命,进而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健康状况构成严重威胁。

简而言之,就是好不容易修好的“心门”又坏了,需要重修!通常,患者会优先选择不需要长期抗凝治疗的生物瓣,常规使用时限是10-15年左右,但随着寿命的延长很多生物瓣置换患者面临着再次换瓣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一般采取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及外科再次手术。但是,药物治疗效果差,无法阻止病情进展,而外科手术创伤面积大、风险大、死亡率高。

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微创手术,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运势而生。该手术采用微创介入的方式,无需像传统开胸手术那样对患者造成巨大创伤。它是通过导管将新的生物瓣送入心脏,在损毁瓣膜内部嵌入新瓣膜,无需取出旧瓣膜,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和风险。


图片.png

一、手术的优势与意义

(一)创伤小创口微

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避免了传统二次开胸手术,创口极小。对于高龄患者或基础状况较差的患者来说,身体负担大大减轻。

(二)降低手术风险

该手术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和风险,从而减少了死亡率和并发症率。传统再次开胸换瓣手术存在手术时间长、难度大、恢复周期长等诸多并发症,让众多高龄、高危的生物瓣衰败患者丧失了再次手术的机会。而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等创伤,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二尖瓣手术后的患者来说,如果生物瓣出现衰败,及时进行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使心功能得到根本改善,避免了因瓣膜问题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二、潜在风险分析

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首先,心脏二尖瓣手术容易引起心脏衰竭的风险,由于手术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本身心脏功能较弱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心脏功能进一步下降的情况。其次,血栓形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手术过程中,由于使用缝线和人工瓣环,术后早期可能形成血栓,脑卒中发生率约为2.3% - 2.9%。

手术操作时,如果介入瓣和二尖瓣成形环结合不好,那么发生瓣周漏的概率就会升高。如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左心室穿孔,导致心脏压塞需行开胸探查术。

总之,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微创手术,为二尖瓣生物瓣膜衰败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该手术有望为更多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供稿 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 张贇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