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来袭,小心夏日杀手--热射病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随着酷暑的到来,高温天气也如期报到,近日最高气温达41摄氏度,省内将迎持续高温。“热死啦”真的没有夸张,有一种“热死人”的疾病——“热射病”,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死亡率高达70%-80%,热射病如此恐怖,那究竟什么是热射病?又如何防治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热射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简单来说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
主要表现是体温高,一般核心温度都会超过40℃,同时会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抽搐。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肢倦,胸闷恶心,口渴多汗等症状。如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并补充水分,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轻度中暑
若先兆中暑没有及时进行相关急救措施,人体温度会持续升高,出现面色潮红或面色苍白,胸闷烦躁,呼吸急促,大量出汗等症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及时补水也是可以自行缓解的。
重症中暑
若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人体温度持续升高,会出现无汗、高热、头痛、呕吐、昏迷、肢体痉挛、抽搐等症状。
哪些人群容易得热射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热射病如何救治
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
①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
②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将头部及肩部垫高,松开或者脱去衣服,开风扇、空调通风。
③用凉水浇透或者擦拭全身;用湿凉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每次不能多于30min);有条件可以用凉水泡澡。
④监测体温,帮助患者体温降到38℃以下,当皮肤温度降至30℃即停止降温措施,维持当下体温。
2.补水
①尚有意识者: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
②昏迷者:不可以喂水,并且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
当出现意识不清、休克昏迷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或者拨打120。
如何预防热射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热射病最关键的就是预防中暑。
1.高温天气应大量饮水,补充盐分及矿物质,防止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盐分及矿物质流失。
2.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外出,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劳作或进行高强度锻炼。
3.出门做好防暑措施,穿浅色宽松衣物,佩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
4.在室内保持通风降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
5.婴幼儿及老年人是热射病的易感人群,要做好防护,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
供稿 综合重症监护室 谷晓贺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