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需重视,做好措施莫“心”慌
2023-07-21
浏览次数(2086)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夏季腹泻需重视,做好措施莫“心”慌

夏天来了,我们穿美美的衣服,吃好吃水果的同时,也伴随着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季节。夏季温度高,加上雨水使空气湿度变大,也是各种细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其中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繁殖活跃。这种疾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容易造成家庭成员间传播发病,甚至流行扩散。特别是有心脏病史的人,要格外提高警惕。因为腹泻会给心血管病人带来不小的风险,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梗、爆发性心肌炎等严重状况,甚至危及生命。

一、引起腹泻的原因

1.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容易造成食品的腐烂变质。

2.夏季各种瓜果上市、食用凉拌菜机会增多,如果这些食品清洗、制作过程稍有不慎,极易造成污染而导致人们食用后感染机会增多;冷饮进食、饮用过多、过快或腹部受凉也容易造成胃肠道的应激反应而导致腹泻。

3.大量冷饮、生食的食用,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及环境,引起肠道环境脆弱,进而导致腹泻。

4.夏季出汗较多,大量饮水稀释了胃液而降低了局部抵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而且夏季炎热,人们往往休息、饮食不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腹泻。

5.夏季蚊蝇和昆虫的大量繁殖,接触过的物品、食品极易被污染污染。

二、夏季腹泻的对心脏的危害

1.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严重腹泻之后,体液大量丢失(大量呕吐、出汗也可导致)。容易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若合并严重的低钾血症,则极容易诱发心室颤动,发生猝死。

2.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腹泻频繁,易休息不好,导致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的痉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3.形成血栓  短期内大量水分丢失,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堵塞,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4.病毒性心肌炎  如果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这种病毒也很容易侵犯心肌组织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是腹泻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三、如何预防腹泻

(一)注意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二)注意饮用水卫生

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

(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1.夏季食物应以清淡为主,爱吃肉的人,在吃肉的同时还应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不要贪吃冷饮,每餐不要吃得过饱,以免胃肠负担过重,机能受损。

2.剩饭菜要放在冰箱储存,不要吃未在冰箱储存或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冰箱内短期存放食品,食用前要蒸煮热透;水产品烹饪时间要充足,不可生食。 

3.尽可能不要在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餐,在外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4.加工凉拌菜时要生熟分开,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刀具和专用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感染。

5.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清洁水多次冲洗,一些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在冲洗的过程中,用手轻轻地洗刷表面。

6.注意居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受凉、劳累,预防感冒和中暑;加强锻炼身体,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7.清洁环境,灭蝇、灭蟑,避免污染食物。

8.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的消毒,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做好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四、治疗腹泻的注意事项

1.腹泻不能乱用药。呕吐和腹泻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能,借此将病菌和毒素排出体外。轻者口服一些药物可痊愈;重者需要用抗生素类药物甚至住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2.腹泻就用止泻药物,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许多肠道传染病初期多有程度不同的腹泻。如果腹泻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过长,出现了脱水症状,应该在应用抗生素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止泻药。        

3.随便使用抗生素。这种做法也不妥。因为肠道传染病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故在选用抗生素时,最好先做大便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在选用对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4.稍有好转就停药。不少肠道传染病患者常以症状为服药依据,腹泻重时就多服,腹泻少时就少服,稍有好转就停药。容易造成复发或慢性腹泻,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症状全部消失后,继续服药2-3天,有条件者应做大便细菌培养,待转为阴性后方可停药。

5.急于更换药物。有些肠道传染病患者一两天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别的药物。其实任何药物治疗都需要一个疗程,至少3-5天,随便换药,会适得其反。因此,发生腹泻最好去看医生,按照医嘱用药,以免陷入用药误区,延误病情。

小小腹泻威力大,不可小觑其威力,当心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血糖、病毒性心肌炎找上门,抓紧就医保安全。


供稿 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牛子妹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