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血管疾病,从正确刷牙做起!
我们每天都会刷牙、清洁牙齿,以确保口腔健康。然而,你知道吗?口腔卫生不仅关乎着一口洁白的牙齿,还与我们的心血管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口腔卫生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维护口腔健康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口腔卫生差为什么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1. 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牙周病是一种严重的口腔感染,可能导致牙槽骨的破坏和牙齿松动。《欧洲心脏杂志》刊登一项随访近10年研究表明,参试者牙周病、龋齿数目越多,或者牙齿脱落越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另一项对中度至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研究发现,接受牙周治疗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表明炎症得到控制,同时患者的主动脉钙化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降低了。
2. 口腔细菌与心血管疾病:口腔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当出现菌群失调时,这些细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牙龈或牙周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菌血症。菌血症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最新研究发现,口腔中一种牙龈卟啉单胞菌可以引起心脏瓣膜感染,增加心脏瓣膜疾病风险。
3. 免疫调节与心血管疾病:口腔中的细菌和炎症反应,如牙龈炎,可以影响全身免疫系统,加剧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口腔中的细菌感染可以刺激免疫系统释放促炎因子,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代谢活性与心血管疾病:口腔中的细菌可以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脂质代谢和血糖控制等。研究表明,口腔感染可以促进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5. 血管内皮功能与心血管疾病:口腔中的细菌和炎症反应可以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以及急性心肌缺血等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无出血现象”。那么,如何改善口腔卫生,预防心血管疾病呢?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1)正确选择牙刷和牙膏:一般选择软毛牙刷,在洁牙的同时对牙釉质和牙龈保护作用也较强。老年人的口腔黏膜比较薄,最好选小刷头牙刷,刷毛要软且有弹性。有吸烟、嚼槟榔、喝咖啡、喝浓茶等习惯的人,牙齿容易色素沉着,适合用中硬毛的牙刷,建议选择磨毛处理的刷头。选择含氟牙膏,可以有效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
(2)刷牙时间:每次刷牙时间应不少于两分钟,这有助于彻底清洁口腔,减少牙龈炎和牙周病的风险。研究表面,在常规刷牙的基础上,每天多刷一次牙可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9%。早晚均刷牙组和晚上刷牙组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低于不刷牙组,晨起刷牙(但晚上不刷牙)组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与不刷牙组无显著差异。所以,只在晨起刷牙是不够的,晚上刷牙有利于保证口腔环境卫生。
(3)刷牙方式:刷牙时牙刷与牙面呈45度角,顺着牙齿生长的方向上下刷,重点清除牙龈边缘和牙缝处的菌斑。切忌“拉锯式”刷牙。儿童提倡圆弧法刷牙,在儿童6岁前家长可帮助儿童刷牙。刷牙时不能只刷咀嚼面,里外都要刷到,同时轻微颤动牙刷,更有利于清除齿缝中的污垢。
(4)刷牙力度:刷牙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刷牙导致牙龈损伤和出血。
(5)兼顾刷舌:注意刷舌不宜过久过猛,简单清理即可。
(6)漱口或使用牙线:刷牙后,使用清水充分漱口,以清除残留的牙膏和口腔污垢。同时养成饭后漱口或使用牙线的习惯,减少食物残留。
(7)定期洁牙: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专业洁牙,以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石,预防牙龈炎和牙周病。研究发现至少每年洗一次牙可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4%。
2. 正确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摄入含糖饮料和加工食品等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3. 控制烟酒摄入:吸烟和饮酒会导致口腔和心血管健康受损。尽可能避免吸烟和饮酒,以保护口腔和心脏健康。
4. 管理压力: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加剧口腔炎症;注意调节心情,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等方式纾解压力。
5. 注意用药:某些口腔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可能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影响。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观察可能的药物副作用。
6.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龋病和牙周病可防可治,定期检查、及早预防是关键。建议成年人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每三个月到六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口腔问题,接受专业治疗。
供稿 河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大数据中心 江继承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