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你一起,告别谈“核”色变
医院有一个特殊的科室,他们使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检查和治疗,作为无创分子影像技术快速发展,能够定向“爆破”特异性病变,这就是核医学科。核素作为一种特种医学手段,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便已经用于临床治疗,目前临床诊疗中已经广泛应用。由于大家缺乏对核医学知识的了解,以及最近新闻热度很高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事件,使得不少人谈“核”色变,认为核医学检查会使人体受到辐射损伤,带来致癌、致畸等后果,对接受核医学检查后的患者也退避三舍,担心受到有害辐射。然而,核医学检查真的那么“可怕”吗?
核医学检查中使用的核素与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有本质上的不同,此“核”非彼“核”。据目前新闻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的核污染水中有60余种核素,其中的8种核素——氚、铯-137、铯-134、锶-90、锶-89、钴-60、碘-129、锑-125和钌-106统称为核事故特征性核素,没有数据来证实它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但是这里边有高浓度的毒害性放射性元素如锶-89、锶90、钴-60、铯-137等,也有超长半衰期核素碘-129、碳-14等核素。核污染水排海后,放射性核素可能通过海洋食物链富集,产生的危害和长期影响需要持续动态监测和评估。
核医学检查中使用的医用放射性核素,具有半衰期短、能量低、电离能力弱等特点,如常用的显像核素锝-99mtc,放化纯度高,半衰期短(6.02h),低能放射性核素(99%的能量为140KeV),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核素靶向性强,对靶组织外的损伤被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辐射危害微乎其微。另外,由于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与CT或MR对比剂相比,所需化学成分微量,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过敏及毒性反应。
我们先了解一下,核医学科可以做什么?
核医学科目前开展的临床诊疗范围包括核素显像、核素治疗、体外分析三大方面。
一、核素显像
1.PET/CT显像,集分子影像与解剖显像优势于一身,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分期、疗效评估、预后评价等信息。它可以对肿瘤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良恶性鉴别,指导治疗方案制定、预后及疗效评价;对心肌缺血进行功能学评价,为冠心病的诊疗、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提供准确的依据;还可以用于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如脑缺血性疾病、癫痫、脑脊液漏等的诊断等。
2.SPECT/CT显像及功能测定:核医学SPECT反映的是机体的代谢、血流及功能状态,故称为“功能影像”。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有以下几种。
(1)甲状腺显像用于鉴别亚甲炎和甲亢、示踪恶性甲状腺癌灶;(2)肾动态显像是判断分肾功能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3)全身骨显像,可以进行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探查骨、关节炎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等,还可以评价骨病治疗前后的疗效;
(4)心肌灌注显像用于冠心病、心衰及心肌炎的无创性心肌缺血诊断,并进行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价;
(5)脑血流灌注显像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病、脑梗塞、早老性痴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脑疾病诊断;
(6)肺灌注显像,是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肺栓塞的常用方法,可灵敏而特异的反映栓塞肺段的血供情况。
二、核素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方法简便、疗效好、无创伤,因其靶向性普遍较高,基本不损伤正常组织或损伤轻微等优点。临床广泛使用的核素治疗包括碘-131内照射治疗甲亢和分化型甲状腺癌、锶-89治疗骨转移瘤引起的骨痛或者预防转移性骨痛、放射性125碘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疙瘩、32P腔内注射治疗癌性积液等。
三、体外放射分析
在体外, 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检测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是基础医学、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和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其中放射免疫分析法最具代表性、应用也最为广泛。可以测定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甲状旁腺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糖尿病相关激素、生长激素等。
核医学的安全性到底怎么样?
核医学的检查及治疗都离不开核辐射,而这正是临床上患者对核医学诊疗最顾虑的事儿,我们常被问到以下这些问题:
问题一:检查时到底会受到多大辐射,对身体有影响吗?
其实辐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谈辐射是否会对人体有伤害,最重要的是看受照剂量有多大。核医学检查使用最多的显像剂为99mTc和其标记化合物、18F-FDG,注入体内后随着时间快速衰减并排除体外,在体内的有效半衰期最多为2-3个小时,对身体不会造成辐射损伤,推荐检查结束后会很快显像剂的排出。
问题二:我做了核医学检查,会不会对周围人产生辐射?
核医学检查需要将核素引入受检者体内,会产生少量的放射性并向周围辐射,辐射剂量在严格控制的范围之内,不会对周围人员造成辐射损伤,是非常安全的。为减少不必要的公众照射和恐慌,我们常规嘱托受检者注射后当日尽量避免与孕妇和婴幼儿密切接触。
问题三:孕妇及儿童能不能做核医学检查和治疗?
核素容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通过乳汁分泌,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进行核医学科检查及治疗,如必须进行,需要停止一段时间的哺乳,甚至是终止妊娠,具体需要核医学医师进行个体化评判,。
儿童基本无核素显像和治疗的禁忌症。儿童对射线较敏感,在接受核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受检者体重和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显像剂。
根据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原则,孕妇和儿童的核素显像需要更为严格的评估后才能决定是否施行,并将使用剂量限制在合理的最低水平,尽可能减少辐射。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对“精准诊疗”的需求,核素分子、功能显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等方面。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核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合理运用及伴随的辐射问题,消除对医用放射性核素的恐惧心理,充分利用核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
供稿 核医学科 李培 宋圆圆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