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连心之痛,也可能是指甲下长了肿瘤
最近王女士在按压到右手中指指甲时常感到针刺样疼痛,如十指连心之痛一般,仔细观察,还能在指甲下见到紫蓝色球状肿物,急忙到医院询问医生是不是患上“灰指甲”。经医生检查后发现,这可不是什么“灰指甲”,而是一种来源于血管球细胞的肿瘤—血管球瘤。
一、什么是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在1912年被发现,最早被称为指端痛,后来随着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在1924年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血管球瘤通常发生在皮肤和软组织中,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2%,在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出现,约75%发生于手部,最常见的生长部位是指甲下,尤其是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在指甲下。血管球瘤常呈圆形或半球形的凸起,其大小可以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可单发也可多发,以单发较为常见,受影响的区域可能会有疼痛或不适感。
二、血管球瘤和“灰指甲”如何鉴别
虽然这两种疾病都发生在指端,但两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表现均有明显的不同。“灰指甲”的专业称呼为甲癣,是一种指甲的真菌感染,会引起甲板的变色、变脆、增厚、开裂、脱落等,使指甲呈棕色或黑色改变,指甲下无球状的肿物形成,也没有明显的疼痛、触痛等症状。
三、血管球瘤和血管瘤有什么区别
血管球瘤和血管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两者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临床表现也千差万别。血管瘤是一种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常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头颈部,表现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草莓状肿物,在出生后逐渐表现出来,在1岁之内快速增长,随后缓慢消退,消退期持续1-7年不等,其中90%的患儿可在四岁左右时完全消退。
四、如何诊断血管球瘤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可初步判断血管球瘤的存在,典型的血管球瘤症状包括阵发性疼痛、触痛、冷敏感性疼痛,临床上称为血管球瘤的三联征,查体时通常可以看到甲下病变处呈蓝紫色或暗红色改变,局部的指甲可因瘤体的影响而变形或隆起。进一步诊断仍需要一些检查来最终确定,可通过超声检查确定其大小、位置和可能的血流特征,通过磁共振或CT扫描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范围,而最终需要根据病理学检查来确定诊断。
五、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
由于大多数血管球瘤是良性的,无需治疗,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需要治疗:
1. 血管球瘤发生出血,特别是频繁或持续性的出血;
2. 血管球瘤的增长速度过快;
3. 出现明显的疼痛或不适感;
4. 血管球瘤的位置或外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
六、如何治疗血管球瘤
对于需要治疗的血管球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来达到治愈的目标。如果病变在指甲下,可能需要拔除指甲,以便于瘤体的完整切除。血管球瘤预后一般较为良好,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低。
七、如何预防血管球瘤
目前血管球瘤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明确,因此多数情况下该病是无法预防的。然而,一些健康习惯可以有助于保持整体的皮肤健康和预防其他皮肤问题,例如:
1.定期接受皮肤检查:定期让专业医生检查你的皮肤,以确保早期发现任何异常或肿瘤;
2. 避免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和适当的保护措施;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避免吸烟、注意缓解焦虑紧张和避免肢端受凉等。
供稿 血管外科 李攀峰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