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肝”的隐形杀手
—药物性肝损伤
年近花甲之年的李阿姨最近特别注重养生,经常关注一些养生小知识,同时也痴迷于购买各种保健药品。用她的话来说,吃药比吃饭都准时。可是就在前段时间,李阿姨的女儿发现,自己的母亲肤色暗黄,巩膜黄染,就赶紧带她来医院检查,这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代谢、解毒、合成和储存等多项生理功能。然而,不当使用药物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这种情况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药物性肝损伤,我们将深入探讨其定义、原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引起的对肝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影响,可能涉及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或肝功能异常。这种损伤的程度可以因个体差异、药物种类和用药方式而异,有时可能表现为短期的轻微问题,也可能演变成慢性、严重的肝脏疾病。
1. 药物代谢不良
有些药物在经过肝脏代谢后,可能产生对肝脏有害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能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引发肝损伤的发生。
2. 药物过量
过度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尤其是镇痛药、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导致肝脏负担过重,从而引发肝损伤。
3. 药物过敏
个体对某些药物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免疫系统的介入可能导致肝脏组织损害。
4. 药物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害效应,进而损伤肝脏。
1. 乏力和虚弱感
由于肝脏功能受损,体内代谢减缓,患者可能感到疲劳和虚弱。
2. 黄疸
肝脏损伤可能导致胆红素的排泄受阻,导致皮肤和巩膜呈现黄色。
3. 食欲丧失
肝损伤可能导致食欲减退,进而引起体重下降。
4. 恶心和呕吐
消化系统受到损害,可能引发恶心和呕吐等不适症状。
1. 遵医嘱使用药物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防止不必要的肝脏负担。
2. 监测肝功能
在使用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时,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避免过度用药
尽量避免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药物,特别是镇痛药和抗生素等潜在肝脏负担较重的药物。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效应。
5. 谨慎使用中药
一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药物性肝损伤虽然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但通过科学用药、定期检测和警惕药物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患上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关键在于提高对药物使用的警觉性,建立科学的用药理念,以保护肝脏健康为目标,确保医疗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供稿 消化病科 钱春格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