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肠息肉”到“肠癌”有多远?
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它是由肠黏膜上的细胞增殖引起的,是向肠腔内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尽管大多数肠息肉是良性的,但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展为恶性肿瘤。因此,了解肠息肉的病因、症状、检测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肠息肉的病因
肠息肉的病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与其形成有关:
1.遗传因素:遗传是肠息肉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肠息肉或结直肠癌,个体患肠息肉的风险会增加。
2.年龄:肠息肉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3.饮食因素:高脂肪、低纤维和高蛋白质的饮食可能增加肠息肉的风险。同时,摄入过多的红肉、加工肉类以及缺乏蔬菜和水果也可能与肠息肉的形成相关。
4.肠道炎症性疾病:慢性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与肠息肉的发生有关。
5.环境因素:吸烟、酗酒和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肠息肉的风险。
二、肠息肉的症状
肠息肉可能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特别是较小的息肉。然而,一些人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粪便改变:例如便秘或腹泻,以及大便形状或颜色的变化。
2.长时间的腹部不适:包括腹痛、腹胀、腹部饱胀感等。
3.隐血便:结肠息肉造成的微量出血可能导致大便中出现隐血(无法肉眼观察到的血液)。
4.肠道梗阻:较大的结肠息肉可能堵塞肠道,导致肠道梗阻,出现严重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5.明显贫血:在长时间的微量出血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贫血,出现疲劳、乏力和头晕等症状。
三、肠息肉的诊断方法
肠息肉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结肠镜检查(结肠内窥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结肠息肉的方法。在该检查中,医生会使用一根柔软的管状仪器(结肠镜)插入直肠,并通过观察结肠黏膜来检测和评估结肠息肉的存在、数量、大小和形态特征。如果发现结肠息肉,医生还可以进行活组织检查(活检)以确定其类型和恶性风险。
2.大便潜血试验:大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的筛查方法,用于检测结肠出血引起的潜血。这种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
3.X线钡剂灌肠检查:这种检查方法涉及将钡剂注入结肠,然后使用X射线拍摄来观察结肠的形态和结肠息肉的存在。
四、肠息肉的治疗方式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 APC )、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五、肠息肉的病理分型
肠息肉的病理分型通常基于其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分类。一般来说,肠息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腺瘤型息肉(Adenomatous polyps):这是最常见的结肠息肉类型,它由腺瘤性组织构成,具有潜在的恶性转化风险。腺瘤型息肉又可分为管状腺瘤、腺瘤性息肉和绒毛状腺瘤等亚型。
2.非腺瘤型息肉(Non-adenomatous polyps):这类息肉不包含腺瘤性组织,通常包括炎性息肉、杯状细胞增生、畸形性息肉等。
3.连接组织息肉(Connective tissue polyps):这种息肉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通常是非常罕见的。
4.锯齿状息肉(Serrated polyps):这是一类较新的分类,指的是结肠黏膜上出现锯齿状结构的息肉,其中一些亚型也具有恶性转化的潜在风险。
六、从“肠息肉”到“肠癌”有多远?
肠息肉转变为肠癌的过程大约需要5~15年。如果能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有效预防肠癌发生。肠癌高发群体,一旦发现患有肠息肉,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应听从医生建议及时切除。已经发现肠息肉的患者,除了要改善生活习惯外,还要注意定期复查肠镜,防止息肉长大或癌变。即使是肠息肉已经切除的患者,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可能息肉仍留有残基,同时因生活外环境及遗传等因素还存在,还有复发的可能,仍需要定期做肠镜复查。
七、如何预防肠息肉?
肠息肉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减少摄入高脂、高盐、高糖、高蛋白和低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
2.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和超重会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生风险,因此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体重。
3.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均有助于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生风险。
4.定期筛查:建议40岁以上的人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结肠息肉。
5.避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一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生风险,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6.避免暴饮暴食:过量饮食,特别是进食大量高脂肪和高糖食品,容易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增加肠道负担,从而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生风险。
八、小结
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疾病,虽然大多数息肉并不会引起症状或不良影响,但是部分肠息肉可能会发生恶变成为结肠癌,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结肠息肉非常重要。除了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体重和生活方式,避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以及避免暴饮暴食等,从而有效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供稿 消化病科 钱春格
审稿 朱贺变